|
“加大教育投入是关键”——教育难题牵动委员心 |
|
发布时间:2005/3/8
发布地区:达德教育
信息来源:新华网
|
|
一走进教育界委员联组讨论会场,就被浓郁的讨论气氛包围。加大农村教育财政投入、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保障民办教育教师权利……委员们围绕教育热点问题各抒己见。
“西藏,海拔5000米高的一个牧民帐篷里,一家五口,每年生活费来源是卖一头牦牛,令人惊奇的是这家的女儿仍在上学。主人告诉我,上学不仅不要花一分钱,每月还有50元生活补贴,孩子在学校吃的比家里还好。”
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李延保声音洪亮且饱含深情。
“遗憾的是目前真正实行‘两免一补’的地区还很少,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缺口大,‘普九’工作一直面临严峻挑战。当前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的抓手是实施‘两免一补’,关键是以政府投入为主。”
李延保委员的一席话,引得委员们纷纷点头。
“就这个问题,我也讲两句。”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大学校长王修林接上了话题,“教育投入是个老问题,农村教育投资每年都在增长,而资金的缺口却又显而易见。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说,从今年起,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这个决定非常重要,对西部地区2007年实现‘两基’目标有深远意义。”
“县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保障能力严重不足。实现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则要求按统一标准发放教师工资,按均衡发展原则统筹安排预算内公共费用,这给县财政提出更高要求。”王修林委员谈及这一问题,不禁皱起了眉头,“解决这一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应建立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确保转移支付资金不被地方挪用、占用、挤用。”他认为,资金的落实最为关键,一定要把钱用在农村教育的刀刃上。
“应该大量精简县级以下的干部编制,让国家对农村的投资真正用于农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邵国培委员这样说。
沈士团委员介绍,在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委员们就提出了关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应当尽快达到4%的目标,得到了财政部的答复:争取到2007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4%的目标。他根据自己的实地调研,建议把“争取”二字改成“一定”。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到2007年使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上学,这是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的决定。”朱清时委员说,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很重要,千万不能在关注基础教育的同时忽视了高等教育。
他算了一笔账:2004年我国高校在学人数达2000万,按每个学生的事业费5000元计算,需要事业经费1000亿元,再加上设备、人才队伍建设等费用,还需要额外的600亿元。然而国家的财政支持只给了一部分,其他只能靠银行贷款和高额学费。他说:“当前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开源节流。’”
民办教育在我国历时虽短,但进展很快。“引导得好,民办教育还将会对中国的教育有更大的推动作用。”来自江西南昌从事民办教育的黄晓浪委员建议教育部、人事部要尽快专题研究和解决民办学校教师的权利保障问题。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老师要能够合理流动。
|